首页 > 其他小说 > 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>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

第34章 第三十四章(1/2)

目录

“若不足三成,可否多等两日?”

“姐姐,你为什么要离家?可不可以不去呀?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?”

妹妹哭得两眼通红。

谢知秋握着妹妹的小手,为她擦干眼泪。

她也不舍得妹妹,但这样的机会,绝不会再有第二次。

谢知秋对她道:“知满,你好好留在家中陪着母亲,我每月月末都会回家几日,到时候便教你读书。”

知满见状,知道自己留不住姐姐,眼神微黯,一寸一寸松开了拽着姐姐衣裳的手。

她委屈地说:“姐姐,你要早些回来,不要忘了知满。”

“好。”

谢知秋抱了抱她,算是道别。

不久,谢知秋坐上小轿,远去了。

知满见姐姐走远,愈发憋不住眼泪,抽噎愈多,呜呜落泪。

这日,谢家祖母也来送孙女远行。

她与两个孙女都不是很亲,大孙女也就算了,若骂这个大孙女,儿子会不高兴,可这个二孙女,看着总觉得心烦。

她还不停地哭,小姑娘的哭声听着刺耳,令人不悦。

“别哭了!”

祖母站在门前,骤然呵斥。

她声音不大,可语调却十分严厉,冷淡道:“小姑娘总哭哭啼啼的,像什么样子。”

知满被祖母这一声怒喝吓懵了,怔怔地抬头,正对上祖母的眼睛。

祖母年迈干瘦,许是年轻时不太容易,看着比同龄人老迈。

她生着一双吊眼,隐藏在层层皱起的眼皮里。知满一与她对视,便身上一冷,只觉得那双眼眸中隐藏着万丈刺骨冰寒。

祖母好像不大喜欢她。

祖母本就鲜少露面,两人交谈甚少,如今祖母一开口就是教训,知满不免生怯。

这时,绍嬷嬷得了老夫人的示意,代她开口道:“二小姐,大小姐生得漂亮,脑子又好用,是不必人担心的。相比之下,二小姐您若总一点小事就哭成这样,日后只怕要嫁不出去了。”

绍嬷嬷态度客气,可话里却夹着三分威吓之意。

知满还小,其实不太懂嫁不嫁得出去是什么意思,比起嫁出去,她更想留在家里,和娘跟姐姐在一起。

但是从绍嬷嬷的语气里,她隐约觉察到这似乎是一种严重的诅咒和惩罚,所以对方才会拿来恐吓她。

小孩子天生的本能就是会讨大人欢心的,因为他们自己没有生存能力,必须依靠着大人活着。

祖母的眼神,还有绍嬷嬷的话语,对她来说都难言的恐怖。

知满不由自主地往后缩。

温解语忙将女儿掩到身后,道:“知满只是和知秋关系很好罢了,娘何必因此动怒。”

老夫人显然仍旧不悦。

“绍嬷嬷说得也不算错,小姑娘总该比男孩文静懂事些,成天吵吵闹闹,日后丢的是谢家的脸。”

老人淡淡地说,只是再对温解语说话,也难免带了点责怪——

“满儿会如此,多半还是教得不够。你平时不能总惯着,也该好好管管她。”

言罢,她未给二人眼神,挪开脸,扶着嬷嬷的手,缓缓归去。

*

“好孩子,以后你就跟我住在这儿。”

谢知秋抵达白原书院后,甄奕的妻子李雯拉着她的手,笑盈盈地招待她。

“除了学业,有什么别的事,也尽可以来找我,反正我没什么事做,每天都很闲。”

谢知秋有些紧张,恭敬地行礼应下。

谢知秋之所以能出来求学,打的是向甄奕夫妇学棋的旗号。

甄奕和李雯夫妻二人都颇有名望,虽然谢老爷逢人更爱说谢知秋是甄奕的弟子,而不太提李雯,但其实真说棋术,有造诣的是李雯。

李雯的祖父当年是围棋国手,她自幼跟在祖父母身边学棋,在与甄奕成婚之前,也曾一度因棋显名,只是成婚之后,愈发减少了公开与人对弈的次数,声望渐渐不如丈夫。

谢知秋毕竟是第一次离家,又要由这样厉害的人来教导她,谢知秋生怕自己表现不佳,让师父们失望,难免拘谨。

然而,李雯却待她格外慈蔼。

据说甄奕与李雯夫妻二人原本也有过一子一女两个孩子,只可惜两个孩子都未能活到成年,一个十岁染了天花,另一个八岁染了风寒高烧不退,皆早早去世了。

如今谢知秋被送到两人身边学习,她的年纪正与李雯夭折的女儿当年一般大,李雯看到她这个年纪的女孩便觉得难过,可又忍不住对她好,没有寻常师父的严格,反而更像对孩子。

谢知秋感恩两位老师给了她难得的机会,自然对他们二人十分敬重,如此一来,她亦更得两人怜爱。

不过,谢知秋虽然打着学棋的旗号,但实际上并不是来学棋的,这点大家都心知肚明。

蹭甄奕的名气这种目的,真讲出来并不光彩。

但李雯并未因为自己被当作幌子而生气,也并未因为大人们的刻意安排而迁怒一个年幼小孩。

相反,她在亲眼见过这女孩后,对谢知秋的才能十分欣赏,有意地给她留出时间、安排机会,好让她能顺利去学堂后面隔着墙听学。有时丈夫没有空,她也会帮着提点谢知秋的文章。

谢知秋平时随李雯住在内舍,不可以去前来求学的男学子们的舍房,但书库、花园、后山之类公共的区域,只要有丫鬟陪同,她都可以走动。

她年纪还小,还没到男女之防最严格的时候,又有甄奕弟子之名,相对来说比别人自由。

除了她与师父一家之外,书院还有几位先生也携眷住在书院内,人口都不多,但谢知秋也有同龄人可交流。

在书院的生活,谢知秋起初忐忑不安,总担心做错什么事。

但日子长了,也就逐渐安定下来。

她白日看书,或者去书斋后面听先生们讲习,晚饭后随李雯师父一同学习棋术。

甄奕则隔三差五笑眯眯地看她写的文章,提点她学业上的困难。

谢知秋由于先前冒表哥之名写的文章得到的评价太奇怪,她便多长了个心,向温闲表哥要来许多在鹭林书院能拿到甲等的文章。

来到白原书院后,她立即抽空读起来,待读完十余篇,心里多少有了分寸。

谢知秋发现,那些拿到较高成绩的文字,大多确有文采,也有自己的思考,但说起主基调,都是遵照书本的圣贤之言、为当今王朝歌功颂德的。

绝没有像她这样,真将自己心里想的东西毫无遮掩地写出来,甚至在质疑权威之言。

如此一来,谢知秋便明白,原来写得好不好、真不真尚在其次,最关键的地方,是绝不能触及上位者的逆鳞,即便真要写出来,措辞也要委婉才行。

谢知秋一贯聪明,心里想明白,手上也就知道该怎么做了。

从此,她再写作,内容就圆滑了不少,必不去碰敏感的地方。

有时候比起言辞尖锐的文章,倒不如写些赏风赏月、观花观景的诗词来得安全,还更容易博得赞赏。

甄奕先生果然如传闻中一般,是个乐观豁达、与人为善的人。

他白天教书,晚上回来,就看谢知秋与李雯下棋,有时还陪两人一起下。

另外,他也喜欢看谢小姐的文章。

甄奕先生为人宽容,并不会因为谢小姐年纪小、写的文章缺乏阅历而批评她,反倒十分乐于夸赞——

“噢?这个句子写得不错,意境很美。”

“小知秋很不错,这篇论述,已然写到了精髓。”

“很好很好,进步很大!不过这个地方,若是再加上一两段典故,会不会更好呢?”

甄奕不同于原来在谢府中的贾先生。

甄奕一度功成名就,如今已不将功名放在眼里,故教书于他而言,不是谋生手段,而是意趣,故而他应教尽教、随兴所至,也不会因为谢知秋是女孩,就对她有所敷衍。

谢知秋勤奋好学,先生提出来的地方,她自会努力思考,力求精进。

两者相辅相成,兼之在书院的其他方便,谢知秋自觉在书院两个月,学到的比过往两年还多。

不过,甄先生有时看了她的文章,也会抚着她的头,温和问道:“小知秋,你觉得文人作文章,是为了什么呢?”

谢知秋不解其意。

甄先生微笑,道:“赏风吟月的辞藻固然美好,可于士人而言,将自己的才学为国家所用,方为经世致用之大任。

“当下科举考试看重诗词写作之比分,不少学子为迎合举业,确有大将精力放在钻研华篇美句之上而忽视真正有用之经论之嫌,但于国家而言,一个能理解国事、思维理智变通的官员,远比满口华而不实诗文的所谓著名诗人有用。

“我看得出来,知秋儿,你年龄虽小,但胸中自有沟壑,为何小小年纪便压抑自己,装作浅薄之状呢?

“若是一味地为了迎合他人而压抑自己的内心,再罕见的天赋,也终会失了灵性。”

谢知秋一愣,便明白甄先生是看出她一直在模仿那些所谓的“甲等文章”,而没有将自己真正的想法写出来。

她尊敬甄先生,故也听从对方的建议,从此少看那些风花雪月,反倒多钻研起《尚书》《律法》之类的书籍来。

慢慢地,她的文风又转向了实际干练的风格,只是避开易惹来危险的敏感之处。

谢知秋隐约感觉到,甄先生并未像平常人家培养女儿一般,只让她学陶冶情操的东西,反而当真将她当作一个弟子、当作一个未来有可能为官的士人来培养。

偶尔,谢知秋望着窗外的落叶,也会犹豫,她身为女子,学习这些东西,将来真的会有用吗?

会不会像父亲理想的安排那样,专心学些诗文,只当个品味高雅、有些才名的淑女会更好?

不过,她也有自己的喜好。

她对这个世界有非凡的好奇,绝不只限于吟风赏月。于是,她一旦真的投入到书中去,便无暇再多想了。

唯有她指腹间长久握笔长成的茧子越积越厚,读过的书越来越多。

*

另一边,在白原书院的另一侧、与谢小姐相隔数堵墙的地方,有一群将来真正可以科考入仕的男性学童正在学习。

“……公会郑伯于垂,郑伯以璧假许田。”

“……君子以督为有无君之心而后动于恶……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